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?

无双 384 0

李白,这个名字如今耳熟能详。他是李白、诗仙、酒仙,被世人称为“谪仙人”。他的诗与李白的性格一样,豪放不羁、浪漫主义色彩浓厚,被称为“诗仙”。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。”“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”是他的写照,也是对他最好的褒奖。他一生漂泊不定,一生都在追求自我、自由与理想。李白一生写诗近万首,现存诗中被保存下来的有700多首。他的诗文作品不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,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,比如: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等。

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

李白的祖父李客为魏郡内史李令的七世孙,李白是李令孙的后代,按当时的辈分,李白应该叫李七爷,但因其“性豪诞”,所以“七岁不识月”。这一点正说明了李白性格的洒脱、奔放。他在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中说:“吾年十岁能属文,二十为军吏,三十成文章”。

虽然出身低微,但他不甘受命运所摆布,从小就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。所以他从小就有远大志向。他写过一首诗: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。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,他曾离开故乡到长安、洛阳等地游历多年。

在此期间,他遇到了很多有才能的人,李白也希望自己能得到赏识和重用。当他写下这首《明堂赋》时已经35岁了。在此之前,李白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有过很清晰的规划,但是没有成功。

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

李白一生中有三次出仕的经历,第一次是唐玄宗天宝元年(742),他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;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,他以御史中丞身份讨伐叛乱,后因触怒唐玄宗被贬为夜郎。

第三次是宋州刺史任上,因受人诬陷而被免职,他开始了第三次出仕的经历。

李白的第二次出仕的经历可以说是充满传奇色彩。开元十四年(726),李白离开永王李璘后,因永王军事上的失败而被流放至夜郎。他在流放期间还写了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一诗,表达了对朝廷和当朝权贵的不满。由于他与唐玄宗的关系较好,受到了唐玄宗的欣赏与重用。

从天宝元年(742)到天宝三载(744)李白离开夜郎这段时间,他一直居住在宣城(今安徽宣城),这段时间被称为李白隐居时期。这一时期他写了多首诗歌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苦闷。

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

李白曾是“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馐直万钱。”的贵族子弟,生活优裕,无忧无虑。但他不甘平庸,曾对好友说:“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。”这句话反映了他不为权势所屈,蔑视权贵、追求自由的情怀。

唐玄宗天宝年间(742—756年),李白奉诏入京。但他不愿去京城做官,还写了一首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:“一朝去官去,惊落万丈松。”意思是说:我一离开京城就像一片树叶一样落到了地上,被人践踏着。这是他愤慨之词,同时也显示出了他的傲世清高。后来他又写了《赠崔十二员外》:“黄河九曲今日始,须把旌旗问老臣。”“黄河九曲”指的是黄河在九个弯曲处向东奔流下去;“旌旗”指的是旌旗飘扬,上面有很多星斗和云彩。

“古来圣贤皆寂寞,唯有饮者留其名”

李白的诗中有酒,又不拘于酒。在他的诗中,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在喝酒。在《行路难》中,“且就洞庭赊月色,将船买酒白云边”,“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”。在《将进酒》中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”。在《古朗月行》中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”等。

在《古风》中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;在《将进酒》中“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”;在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中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”;在《将进酒》中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销愁愁更愁”……

李白的诗极富浪漫主义色彩。他的诗也正因为这种浪漫主义的色彩而为世人所喜爱。

“一壶浊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”

李白生活的时代,正处于唐朝盛世,政治稳定、经济繁荣、文化昌盛,可谓“贞观之治”,因此李白写的诗都带有浓重的“盛世”色彩。但李白却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,也不愿受仕途束缚,所以他选择了出走,最终也没有真正地回归。

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,他的诗更是将他内心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尽情地发挥了出来。他是一个心比天高的人,虽然屡屡受到打击和排挤,但他却从不向生活和命运低头。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?使我不得开心颜”正是体现了他那颗追求自由、追求理想的心。“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”更是体现了他那颗桀骜不驯的心。

李白就是这样一个人:既有浪漫不羁的性格特点和自由不羁的精神世界,又有忧国忧民、渴望报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。

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

李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他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他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的理想与壮志。但后来却遭受了许多挫折,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,而是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。虽然在仕途上,他也有过一些得意之事,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他“天子呼来不上船”的命运。而且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。

李白从15岁开始游山玩水、游历名山大川,曾多次到过名山大川、东南一带和北方塞外。当时,很多人都在寻找理想与抱负的寄托之所。李白却在众多的山林中,选择了“自放歌”这个地方。也许李白这样做,是希望通过自我放逐的方式来寻求心中的自由、解脱与梦想。虽然最终也没有实现,但这种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。

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,成为人们常说的一句话,意思是一个人只要有才能就能充分发挥作用,而不用去在意自己是不是有地位、有权势等等。这句话也正好体现了李白旷达乐观的精神和积极进取、不愿向命运屈服的精神。

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

公元744年,李白来到长安,唐玄宗也把他召到了宫廷,封为翰林待诏。李白在长安受到了极高的礼遇,也交了很多朋友。但是这场官场游戏没有持续多久,由于唐玄宗对道教的沉迷,李隆基开始对道教进行打压,让道士们远离朝堂,并禁止他们上朝。这件事也让李白与杨国忠等人产生了矛盾。

天宝三载(公元744年),唐玄宗召李白入宫做翰林学士。在这里的时间里,李白过得很悠闲,也很自由。但由于官场的勾心斗角,以及李林甫等人的排挤打压,李白的政治抱负和仕途理想都没能实现。李白非常郁闷和痛苦。

天宝六年(公元747年)暮春时节,唐玄宗李隆基发布诏书:“自今以后,凡有诏赐金帛及敕书敕命等事,皆令翰林学士承旨拟写施行”。就在这一年里李白创作了《清平调》三首(其中有两首为赠杨玉环所作):

云想衣裳花想容;

春风拂槛露华浓。

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;

一枝红艳露凝香;

云雨巫山枉断肠;

借问汉宫谁得似?可怜飞燕倚新妆!

名花倾国两相欢;

长得君王带笑看。

解释春风无限恨(《清平调》)。

标签: 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

复制成功
微信号: A15586903116
6年诚信商家,24小时在线
我知道了